找到相关内容560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的佛学因缘

    情由而生”的思想是一致的,也强调“为情,情生为业,业感为物”,但与李翱着眼于凡人去情成圣思想不同,明本则将“防情”、“复性”比之为儒学和佛教:“世间之学,防情之谓也;出世之学,复性之谓也。防情,...1303),“时吴兴赵公孟頫提举江浙儒学叩师心要,师为说《防情复性》之旨。”关于人性论的讨论,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。唐代哲学家李翱曾提出过“去情复性”的人性论思想,他认为“情由而生”,“人之性皆善”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2065795.html
  • 汉传佛教中的五位大菩萨

    ,逢人即劝,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。吾人广修供养,可由小到大,由近及远,如法供养。可先劝一家,由一家及他家,从一方及十方,普贤菩萨称修,一字一句,周遍法界。  (4)忏侮业障:吾人由身、口、意而造十恶...地修行法门而言。一切众生,向外分别声闻,生毁誉心,贪嗔痴,造淫杀业,受三途苦。菩萨耳根不向外闻,反闻耳根能闻的闻,功夫成熟,六根应时销溶,寂灭现前,证圆明三昧,上同诸佛,下化众生,随缘施设,无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066516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实事。无而谓有是增益边,有而谓无即损减边。前之增益,乃以所无之自体差别为有;今之损减,则以真实离言自性概归之灭无也。不知离言自性乃真实法无我,於此邪胜解(论文缀句有误,应云於法无我邪胜解),即...计所,犹如画师自画鬼像,实无可灭可怖,但可转染成净。所以经言,众生造空而复畏之也。此乃菩萨小乘之差别处,彼此观点不同,因而施设有异也。以上四相,皆显法无我之中道行。   第十一贯穿因。菩萨小乘之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无边,皆同一性:为相,境智历然,身心廓尔。’  永明寿禅师以华严圆教为上乘,会相归,如说:“问:此《宗镜录》,何教所摄?答:真唯识性,理无偏圆。约见不同,略分五数:一、小乘教:唯说六识,不知第八...重兵的藩镇,纷起干戈,以致民不聊生。唐僖宗时,黄巢等人又相继作乱,到了公元九0七年,也就是永明寿禅师四岁时,朱全忠弑哀帝而篡位,唐朝也就灭亡了。  在唐亡至宋的五十多年之间,历经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相继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缘起”、“法界三观”等,总称为“如来法门”。华严宗判释一代教法为五教十宗□,以《华严》为所宗,杜顺和尚着《五教止观》,即为此教判的奠基者,被誉为华严宗初祖。智俨大师撰著《华严经搜玄记》等,奠定华严...智者大师依据此经“会三乘归一大乘”的思想开展出“五时八教”□的教相判释,建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。本宗教学组织主要分为教、观二门。教相门为一念三千、具善恶;观心门有一心三观、三谛圆融等。本宗法统传承,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,不应是无覆  。以二识之各别故,乃知所属之心所,及所缘之境不同也。  此识不具别境及善恶等心所者,别境等心皆因分别外境而有,此识不于外境分别,故无诸心所也。以此颂说,七识共有九心所。  释论,...具二,谓恶性、无记性,一切染心,亦不出此二故。彼以善性为非染心,故其误在此。彼解既非,正解若何?颂云自类者,非自类俱,乃拣别他类也。如六识之染心,非七识之染心,其类别故,乃拣之也。自类二字,冠下二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。八、心清净行者,以于一切法中无疑惑故。九、观诸谛行者,以入第一义谛故。十、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著行者,如前所说离憎爱故。”15  另据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卷第三十六〈宝王如来品〉则说:“菩萨摩诃萨有...种众生存在的境界,来譬喻菩萨发心,可以作为一切无量众生所依止学习的对象。  (一)“大海生珠宝”喻  诸佛子!菩萨初始发菩提心,譬如:大海初渐时,当知皆为下、中、上价乃至无价如意宝珠作所住处,此宝皆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

    。纵有说云圆家以具为宗者,只知性具善也,不知性具恶。故虽云“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”,鼠唧鸟空,有言无旨,必须翻九界修恶,证佛界性善。……故知诸师言“即”,指真即真,非指妄即真,是则合云“菩提即...宗和天台山外派由于“不了恶即佛性异名”(《天台传佛心印记》,《大正藏》卷46,第935页下),只知性,不知性具,只知性具善,不知性具恶,“必须翻九界修恶”才能“证佛界性善”,这就把九界众生与佛割裂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169062.html
  •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

    有‘唯识观’——历事专照‘心事造’历于能造十界之心。‘实相观’乃于阴心‘一念’,唯观‘理具’三千实相。分别说:一二修:八识‘心’是正因性德。七识‘意’是缘因修德。六识‘意识’是了因修德。以法性法尔...全缘、了、二因‘修德’。空、假、皆中故,全修在于正因性德。称为初际如来不可思议,无功用道。是故第六妙观察智,人空观,观成,见思四住成真空一切智。智者大师云:观行五品:同除四住,此处为齐(与三藏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669585.html
  • 华严经义海百门

    平等。名为佛眼。然不可以五眼见于尘。但于尘处随显立名也   十分三智者。谓达尘性空无之理。决择邪正。顺理入真。此决择之心。是加行智。又见此尘全是亡言绝虑。超图度能所不起动念亦非。此为正体智。又见尘缘...意在劝人为器也。常于一尘一毛之处。明见一切理事。无非如来。是开发如来功德名为佛性也   七表性德者。问尘是有耶。答是非有之有。如水月镜像。经云。非有是有。问尘是无耶。答是有之非有空无性也。经云。有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8.html